查看原文
其他

十八岁相遇,十八年后重逢(总第129期)

2017-03-29 杜骏飞等 杜课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388texcsd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上周末,南京大学95级新闻系校友毕业后重返母校,在这个怀旧的日子,杜老师为同学们送上了十八年后的寄语。


十八年后的

寄语


杜骏飞  南京大学教授  博士生导师


各位同学:


刚才我上楼的时候,看到你们为这次聚会贴的标语是“十八岁相遇,十八年后重逢”。有人问:为什么是十八年?


我猜,你们是不是在学小龙女和杨过的约定,十八年后,在此相会,同学情深,勿失信约。(笑声)


今天,我祝贺大家能久别重逢,也欢迎各位同学返回母校、返回母系,看看学院的旧貌新颜。


当年大家上学的时候,学院条件不太好。很难想象,同学们在那么简陋的环境下,是怎么成长为人才的,不是因为我们教的好,就是因为你们基因好,或者兼而有之(笑声)。


之前,有老师谈论说:“这一届同学们回来,最想到看到哪个老师?”刘老师、祁老师他们可能都觉得,同学们回来是看自己的,其实不一定(笑声)。我觉得同学们回来是寻找青春的,也是回来怀旧的。


你们当年在学校学习时,我作为老师,才疏学浅,也不知如何教你们,所以在当时也一定有误人子弟之处。但是无论如何,我还是很珍惜曾经的时光。看到你们,我回忆起了那个点名薄,你们很多人的名字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,但是现在看见你们的样子,我想起了那本点名薄。



时光流逝,但往昔的印记铭刻在我们心间。同学们回来怀旧,看老师、看学校,而老师们就像农夫检阅自己的丰收成果一样,也满怀着喜悦。


经过十多年洗礼,大家成长了不少,但是作为老师,我希望你们不管走到任何地方,都记得你是南大新传的学生。当年我们还是一个小小的系,现在这个学科已经长大,而你们也已经成熟了。总有一天,这个学科会蔚为大国,你们也会比今天更加优秀。


有时候,我会自问:老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今年刚好是我从教三十周年,我有资格对教师这个职业谈一点体会:


不管一个老师讲多少课,写多少著作,也不管他有多少成果,对他来说最重要的生命意义,永远是学生,也就是你们!


所以当你们回学校怀旧的时候,我们看到了你们,也就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。所以,非常感谢大家!



今天在座的,有很多比我年长的老师,例如丁老师、宋老师等,他们有的已然退休,有的还在为教育事业忙碌着。他们也曾经像同学们一样年轻过,为大家的成长操心过。


有时候我在想: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为什么而工作?一所又一所的大学又为什么而开办?


我觉得只能是为了薪尽火传。我们这个学科,从已故的裴老师那里,传到丁老师方老师他们,再传到我们这一辈,然后是更年轻的老师们。


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你们才是真正的薪火传人,因为你们带着南大新传这个“星星之火”走向全国、全球,把南大的精神、把我们专业的品格,把一代又一代新传人的梦想,携带在身边,如同培育一朵花,让它盛开、结果,这也是母校要感谢你们的地方。



有的同学可能知道,我创办了一个公众号“杜课”,原因正如我刚才所说,二十年前我教你们的时候,不知道你们当时在想什么,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,而今天我知道了。十八岁的时候,你们有很多挣扎,很多彷徨,很多迷茫,很多不解,却没有地方倾诉,没有人可以求助。所以我立下一个志愿,要在业余时间,录一些课堂上不会讲的内容,去回答一些不会在课堂提的问题,勉力充当同学们的一堵挡风的墙,和岁月中的港湾。


每当我在镜头前答问的时候,我心里知道,这其实也是对二十年前那些未被解答的疑问的弥补,也是对你们的迟到的慰籍。


很巧,昨天我刚在杜课上写了一首诗《时间旅行者》意思是:我们都愿意成为时间旅行者,我们愿意乘着时间之车向后回溯,当时间不断向后飞去的时候,山川和湖泊也发生了颜色的变化,父母回到年轻,世界也回到了他最初的样子。


你们今天,真像是十八岁进入南大时的样子。而我也感到,能回到过去,真好。(掌声)



读后感

文/刘一醇


十八年,可以改变什么?


一株树苗成为门前的绿荫,亦或是一个青涩单纯的少年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。


以年份为横轴,以职业为纵轴,南大95级新闻系的同学用各自18年的人生节点,在坐标板上勾勒出一条条或相交,或分离的人生轨迹。


而这些轨迹的原点是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——南京大学。



当年学长学姐的学习条件还很简陋,他们或许在简陋的教室里讨论着新闻专业主义,在窄小的图书馆里的废寝忘食,那是他们的青春,一段值得珍藏的时光。杜老师认为,教师在追寻职业价值的时候,应把学生作为自己生命意义的所在,而不仅仅只是著书立说、四处讲演。教育的薪火不断传递,一代代老师在时间上延续,一届届学子在空间上传播,从中国到世界各地。


《杜课》,实则也是杜老师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理念的一个小小的寄托。什么是真正的奢侈?何为新闻理想?为什么苦恼单身?遇到“校园霸凌”事件,我该怎么办······它就像是在各种混杂信息、价值观、情感的飓风中,为我们解惑的避风港。


“久别重逢”也可算是人生一大幸事。其实重逢的又何止是人与人,还有过去的时光,彼时的心境。


感谢收看、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。


往期精选


视频: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


文字:谈阅读|(1)(2)(3)面试||三十年,三十首新诗(1)(2)(3)| 百期寄语“听讲座”十大误区幽默随笔(1)(2)(3)(4)(5)(6)


音频: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


点击这里,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

鸣谢:
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编辑|刘一醇

责编|魏安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